来源: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
02:34夜经济,是经济,也是生活。日落,城市切换至夜间模式,夜经济开启,流光溢彩中,烟火气、文化味、运动范儿……扑面而来。今年是河北省“居民消费提振年”,“夜的美好,冀在心间”河北夜经济消费季已经全面启动。一个城市的夜晚有多美,夜生活是否丰富,夜经济是否满足消费需求,市民和游客最有发言权,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受。
街头采访:“时尚”“活力”是高频度词汇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近年来,河北各地持续发力夜经济建设,各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、潮流商圈越来越繁华,24小时书店、健身房等夜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,促进了消费,丰富了夜生活。
19时,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上,霓虹闪烁,人潮涌动。从潮服潮玩到各色小吃,街旁的店铺灯火通明,几百个摊位上商品琳琅满目,捧着小吃的市民和游客几步一停、谈笑风生,一派市井烟火气。
来自邯郸、定居石家庄的王女士刚一下班,就直奔步行街“逛吃”:“来石家庄五六年了,石家庄的夜晚娱乐场地越来越多了,尤其是步行街街道很有设计感,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。”
滑板少年们正在火车头步行街南口恣意潇洒地耍着滑板绝技,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叫好。“我们老家太冷了,晚上能在户外活动的时候其实并不太多。自打来石家庄工作后,每天约上三五好友吹夜风、玩滑板成了必备娱乐项目。”哈尔滨人小刘说。
小杨和小苏是两名高中生,平时课业繁忙,一有时间就去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逛。“火车头和湾里庙都很好,帅气的小哥哥、漂亮的小姐姐特别多,很青春。”在步行街上逛一圈,他们觉得“特别解压”。
“我在北京生活了8年,这两年发现石家庄发展很快,建设得越来越好。”周大姐在湾里庙步行街上开了家剪纸艺术馆,她说,石家庄步行街晚上人流量大的时候,不比王府井人少。“希望有更多的外地游客来河北旅游。这么近,那么美,不仅周末到河北,有空就来河北看看,这里的变化比你想象中还大!”
谈及河北的夜经济,“热闹”“时尚”“活力”是不少市民、游客口中的高频度词汇,近年来,各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、潮流商圈越来越繁华,24小时书店、健身房等夜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,河北的夜晚不断制造惊喜。
市民、游客分享外地夜游经历为河北“支招”
大学生小杨说:“既然是步行街,应该接地气。大品牌、连锁店太多,和商场没有差异化。”尤其是沉浸感不足,希望在步行街上能体验到“时间过得很快”的感觉。“比如多点买潮玩的特色小店,学生党也能消费得起。”
不少市民反映,配套硬件设施略显不足、周边交通不够便利等,是影响夜间游玩体验的重要原因。尤其是节假日,停车不太方便,交通也比较拥堵,有时因为害怕堵,干脆就放弃了夜游计划。也有市民反映,步行街上公厕较少,“标志也不是很清晰,有点不太方便”。
一些游客和在外地生活过的市民分享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夜游经历。浙江台州的甘先生说,今年3月淄博凭烧烤出圈后,他也凑了一回热闹,“坐着高铁去撸串”。“究竟烧烤有多好吃不好评价,但让我感触很深的是,当地政府推出了‘烧烤公交专线’,还有‘烧烤消费券’,极大方便了市民和游客,也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夜间活力。”
“这几年河南也挺‘出圈’,尤其是最近洛阳牡丹节又开启了,很多人把洛阳作为了今年五一出游的目的地!”多年前在洛阳生活过的王女士说,她认为洛阳等古城,正是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,“叫响”了文旅夜经济品牌,让大家重新发现了古城的美。“最近,洛阳还推出了‘古都夜八点’文旅消费集聚区点亮活动,这种体现地方特色的夜游主题活动,希望咱们河北也能多一些!”
“你感觉长沙的夜晚比白天要热闹得多,给自己安排一晚的游玩‘节目单’都玩不完。”去很多城市旅游过的周先生对长沙夜市格外推崇,他感觉,河北的夜间消费形式还是相对单一。
多地发力“夜经济”激发城市活力
今年,除了大火的淄博,多地涌现出不少可圈可点的新业态、新场景、新政策。
2023年,长沙市出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,作为知名的文化娱乐之都和旅游休闲城市,长沙连续三年入选“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”。各地游客纷纷奔赴“网红”长沙,为一杯奶茶、一碗臭豆腐、一锅小龙虾,也为感受“夜长沙”的精彩。据了解,长沙率先在中国成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,致力营造“最安全、最方便、最温暖、最时尚”的夜间经济环境,并以打造“24小时城市”为目标,变“网红”为“长红”。
另据中新网4月8日报道,杭州也出台了一项颇具创新性的政策,鼓励发展“子夜经济”,即在晚上10点到早上6点期间保持餐饮、零售、娱乐、文化、书店等实体店铺正常营业。并且将按照实体店铺的营业面积,对符合条件的店铺给予一次性分档补贴,最高分别不超过50万元、30万元、10万元。鼓励每个主城区确定一个“子夜”经济集聚示范街区,并给予一定补助。
今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《进一步促进消费若干政策措施》提到,为壮大夜购、夜食、夜游、夜娱、夜宿、夜展、夜读等规模,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夜经济场景,每年培育5—10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省级夜经济集聚区,根据集聚规模、消费规模等条件,省财政给予每个集聚区所在县(市、区)300万—500万元奖励。
策划:陈亚飞、任利
统筹:李健敏、郭明明
文字:李珂、刘世鹏
视频拍摄制作:郭明明、张李昊、张超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