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高原金山(油画)熊礼斌
【资料图】
小扎西的冬天(水彩画)熊礼斌
高原人家(水彩画)熊礼斌
【艺术手札】
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:“诗人的天职是还乡,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。”作为一个画家,我的绘画创作就是为了寻找梦里的家园。多年来,我数次去桑科草原采风写生,在那片令我魂牵梦绕的土地上感受自然与生命的力量。
桑科草原水草丰茂牛羊肥,人们按照原生态的方式过着平静而朴素的生活。多年的驻地采风,让我结识了这里的小朋友扎西和至格则,还有旦正草姑娘、卓玛妈妈、贡保奶奶……我走进他们的生活,近距离观察、感受他们的日常点滴。无论是白雪覆盖的玛尼石堆、迎风招展的风马旗,还是郎木寺僧人精心制作的酥油花,抑或是晨光中劳动者的质朴面容……这些皆成为我的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。
我一直有一个心愿,就是要再寻至格则小朋友一家。至格则和他的家人是我的多幅作品的创作原型。作品《高原人家》便是以全家福的形式描绘了他们一家祖孙三代。一天,至格则和妈妈拎着铜壶正在石墙下梳洗着头发,我赶忙记录下这充满温情的一幕,之后又在速写草图的基础上创作了《高原暖阳》和《高原午后》。近期,我带着小礼物和我们的合影专程去往至格则家,不料只见杂草丛生的小院和空空如也的房屋,顿感万般失落。经多方打听才得知,由于至格则的爷爷突然离世,一家人搬离了这里。我带着深深的遗憾环顾着周围熟悉的景致,心里默默期待着下一次的相遇。
我的许多作品都讲述了桑科草原的故事。其中,《小扎西的冬天》描绘了纷飞冬雪中,小扎西伴着挤牦牛奶的母亲,背后是纯净的天空和朦胧的远山。由于长期关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,尤其是对坦培拉的研究与实践,我一直尝试利用坦培拉亲水亲油的特殊属性,将水性材料与油画语言相互结合,重构新的表现形式。在《小扎西的冬天》的创作过程中,我运用坦培拉的绘画方式塑造形象,在保留水彩本体语言的同时,大胆运用古典主义写实手法,突出小扎西那纯真无邪的眼神和母亲温暖宽厚的身影。我在技法与材料方面反复尝试,不断自我否定,再建构,再深入,借由手的运作通达心灵的深处,从而激发内心的情感,使得创作由对外在形象的描摹升华为对精神内蕴的表现。
这种创作手法,不仅是对绘画语言的拓展和对画面形式的强化,更是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反映出他们本真的生命状态,表达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美,从而激起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,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。绘画创作不单单是一种图式描绘,更应该诉诸心灵和情感,是艺术家的一场自我修行。每当驻足作品前,画面中的纯净与安宁使我仿佛再次回到桑科草原,重温那份自在与快乐。那片土地就是我的灵魂栖息地,我的心灵原乡。
艺术源于生活,作为一个践行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画家,只有深入生活,作品才有蓬勃的生命力。近几年,我已驱车走过中国的大半版图,更是在近期将创作的视野投向西北少数民族题材,一路感受祖国灿烂的人文光辉,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。未来,我依然会将最原味的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第一现场,以质朴的人民为创作对象,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艺与文化修养,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。
(作者:熊礼斌,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、国家一级美术师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