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个人图书馆-崇善堂羅啟旭
定义: 指外感病发展过程中,病邪内传阳明而致,多系阳热亢盛,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。
病机特点: 是阳热炽盛,属里实热证,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。故将其主要病机简要概括为“胃家实”。
病症分类: 由于其邪热内实的病机不同,临床又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。
【资料图】
1.阳明经证
定义: 指邪热亢盛,充斥阳明之经,弥漫于全身,而肠中糟粕尚未结成燥屎所表现的证。
证候表现: 身大热,汗出,口渴引饮,或心烦躁扰,气粗似喘,面赤,苔黄燥,脉洪大。
证侯分析:
①邪入阳明,化燥化热,正邪交争,充斥阳明经,弥漫于全身,故周身大热:
②邪热炽盛,热迫津液外泄,故汗出;
③热灼津伤,且汗出复伤津液,故口渴引饮;
④邪热蒸腾,扰动心神,心神不宁,故见面赤心烦;
⑤热迫于肺,呼吸不利,故气粗似喘;
⑥热盛津亏,故舌苔黄燥;
⑦热壅脉道,气血涌盛,故脉洪大有力。
辨证要点: 壮热、汗出、口渴、脉洪大。
2.阳明腑证
定义: 指邪热内炽阳明之腑,并与肠中糟粕相搏,燥屎内结,阻滞肠道所表现的证。
证候表现: 日晡潮热,手足濈然汗出,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,大便秘结不通,甚则谵语、狂乱、不得眠,舌苔黄厚干燥,或起芒刺,甚至苔焦黑燥裂,脉沉迟而实,或滑数。
证候分析:
病因病机: 多因阳明经证大热汗多,或误用汗法,使津液外泄,以致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,腑气不通而成。
证候:
①阳明经气旺于日晡,实热弥漫于经,邪正相争更剧,故潮热日晡尤甚;
②四肢禀气于阳明,热蒸津泄,故手足濈然汗出;
③邪热与糟粕互结肠中,腑气闭阻不通,故脐腹胀满硬痛而拒按,大便秘结;
④邪热炽盛,上扰心神,轻则不得眠,重则见谵语,甚至狂乱不宁;
⑤邪热内结而津液被劫,故舌苔黄厚干燥,边尖起刺,甚则焦黑燥裂;
⑥邪热与燥屎内结于肠,脉道壅滞,故见脉沉迟而实,若邪热迫急,结而不甚,亦可见脉滑数。
辨证要点: 潮热汗出、腹满硬痛、大便秘结、苔黄燥、脉沉实。
鉴别: 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
相同点: 二者均为里实热证。
不同点: 邪入阳明,弥漫全身,往往先出现阳明经证,邪热持续亢盛,消烁津液,继而导致肠燥便结,最终形成阳明腑证,故阳明腑证的病情较阳明经证为重。一般临床所见阳明病腑证多于经证,因为经邪弥漫不能久留,腑邪内结则聚而不行,故张仲景以“胃家实”为阳明正病。
标签: